经验河北怀安少钦大同村一个贫困村的

2022/12/23 来源:不详

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 http://m.39.net/pf/a_4892467.html

少钦大同村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东南。据记载,该村始建于明代,曾有一赵姓光禄寺少卿离任后在此居住,故地名称少卿大人屯,清代简称少卿大屯,后谐音称少钦大同。

该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贫困村。全村户、人,常住94户、人,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7户、人。村民多数住在窑洞里,整个村庄被蒙上一层厚厚的黄土的色彩。过去由于缺少就近的非农就业机会,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多靠传统种植业,当地缺水,只能靠天吃饭。留在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,村庄越发没有活力。

村民大棚内工作

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号角的吹响,如今的少钦大同村,紧紧抓住有利时机,借助各方帮扶力量,迎难而上,逐步扭转了贫困落后的面貌。该村以党建为先导,从硬件建设和产业发展上找突破口,同时不断繁荣农村文化、丰富村民精神生活,到年底,已脱贫66户、人,贫困发生率降至0.41%,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改观。

1

党建先导

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只有夯实基层组织建设,村里的事才好办。原来村委会大门紧锁,村干部办公在家,村里事没人管,更别谈开展组织生活,村民与组织关系松散,打架、告状的情况时常出现,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滞后。

年村“两委”换届,县里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首要大事来抓。在上级党委的具体指导下,选出了一个凝聚团结、务实肯干的“两委”班子。驻村第一书记马经纬说:“在村支书选配上我们下了一番功夫,在全村筛选了好几遍。新任村支书是退伍军人,搞过运输,组织纪律性强,想干事、有闯劲,为人公道正派,大家都认可。”同时,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资金支持,对村委会进行了改造,配齐办公设备,让村干部们有了信心。每周举行升国旗仪式,定期开展组织生活,增强了党员意识,也培养了村民的家国情怀。

围绕建设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,少钦大同村全面加强村“两委”制度建设。坚持村民代表制度,结合“两委”换届,选出公道、有思想、得票高的13位村民代表。制定了村民议事规则,坚持村务公开,强化民主监督,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、自治意识和监督意识。凡“三重一大”事项,都实行集体研究、过程公开、决策透明,充分发挥村民代表、党员代表的作用。

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,村干部的干劲足了,村民有困难和问题,有地方解决了,基层组织重新焕发了活力;通过完善治理体系,村里的矛盾少了,村民也主动参与村集体工作。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落实得又快又好,成了县里的示范村。

2

硬件跟上

随着脱贫攻坚战略的深入实施,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,少钦大同村科学谋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,农村面貌焕然一新。

围绕“两不愁三保障”目标,村“两委”和驻村干部齐心协力对住房安全进行逐户排查,因地制宜制定了改造计划,为全村89户间土碹窑搭建了彩钢顶,进行了挂面加固,极大改善了住窑村民的居住条件,成为全县碹窑改造的样板。新建了水窖,建设了防洪排水渠,既解决了多年的排水防汛难题,又保障了全村的饮水安全。走在村里,很多小院里西红柿、玉米长得郁郁葱葱,有的老百姓还把自家的窑洞刷成彩色,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
在硬化村内道路、建设村民活动广场、栽种绿化树的基础上,村里还下大力气建立了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,利用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,设立公益岗位,进行网格化管理,将全村划分为31个保洁网格,网格内卫生清理任务责任到人,“晴时一身土、雨天一身泥”见不着了,房前屋后垃圾也很少见到,每个村民都切身感受到了卫生状况的变化。环境好了、村庄美了,村民的心也暖了。

3

产业筑基

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。不改变种植结构,就不能提高村民收益。村里立足实际,深入了解市场动态,反复分析研究,确立了发展蔬菜产业。年,全村流转多亩土地,利用帮扶资金,建设了90个大棚,当年见效。年又流转50多亩土地,建设18个日光温室,新购集装箱式冷库一座。

蔬菜大棚项目覆盖全村所有贫困户,实现贫困户增收“三金”模式,即土地流转赚租金,每亩租金为—元,比周边村都高;资产入股分红金,贫困户每户每年可获得元资产收益,相当于村民种一亩地的收益;参与务工有薪金,每年务工工资发放80多万元,有效带动了本村和周边村村民就业。

“以前我们就是一亩二分地,没有一点额外收入。现在有产业、有分红,还能在家附近打工,收入挺好的。”村民纷纷感慨,日子越来越好了。今年,村里还将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,建设蔬菜棚亩,申请壮大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来建设暖棚,解决冬季生产问题。

4

文化兴盛

为增强村民的归属感,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查清了村名来历,书写了村碑,为村民们留下了精神符号,让出去的村民留得住乡愁,让路过的人们记得住风景。在文化振兴上,积极弘扬孝善文化,设立孝善基金,引导子女孝敬父母,积极开展“孝老敬亲”“最美家庭”“最孝敬儿女”评选活动,培育良好社会风尚。

少钦大同村干旱缺水,加上土窑怕水,不少村民常年不洗澡,有村民甚至说:“不怕你们笑话,我一辈子没洗过澡。”说者无意、听者有心,驻村工作队帮助村里筹资建设了孝心浴室,对全村60岁以上老人免费开放。看似简单的“小事”,在村里却成了“大事”,村民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。开放那天,村里的老人都来了,队伍排到了院墙外。

村里还积极营造文化氛围,制作各种宣传标语、宣传画,开展送政策、送文化下乡慰问演出,送春联、送祝福走访活动。成立了舞蹈队和秧歌队,鼓励村民开展广场舞和秧歌等健身活动,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,乡村变得热闹起来。

“大同”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的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。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,少钦大同这个地处冀晋交界的安静的小村庄,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积极努力下,正携着她那富于美好寓意的“大同”村名,不断呈现出崭新的村容村貌,稳步迈向新时代的美好未来。

(作者系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)

编辑校对:张琼文

转载请注明:
http://www.3g-city.net/gjyyf/2746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

    温馨提示: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
    版权所有2014-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-6
    今天是: